膠東在線12月27日訊(記者 賈楚航 攝影 李剛)聚焦三大工作任務,出臺“二十條”政策措施,大力推動美麗煙臺建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實現環境質量與經濟發展的雙擴雙擁……12月27日,煙臺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生態環境“綠色護航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
全力護航項目建設
保障有效投資1685.47億元
2023年,全市生態環境部門聚焦“堅定不移服務重點項目、堅定不移服務企業發展、堅定不移改善環境質量”三大工作任務,出臺促進經濟發展的“二十條”政策措施,靠前服務企業發展。精準做好環評審批服務保障,對104個掛圖作戰重點項目、1156個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實行臺賬化管理、安排專員一對一靠前服務,定期調度進展,提前研判項目的環境可行性;深入60余家企業調研發展狀況,幫助企業出謀劃策,積極協調解決項目開工建設遇到的困難問題。
主動優化審批流程。推行“不見面”審批,環評、排污許可受理窗口全部前移到區市,方便企業“就近辦”;實施“多評合一、一本報批”,將涉及陸域環評、海洋環評、輻射環評、入海入河排污口設置等多個事項的,統一納入一本環評文件,實現一次審查一個批復“集成辦”。
大力統籌要素保障。組織各區市深入挖潛自身減排潛力,落實減排項目,將有限的污染物排放削減替代總量向新動能領域聚集;動態分析總量指標形勢,提前介入新上重大項目,為項目總量指標缺口提前謀劃,全力保障山東裕龍石化有限公司碳四綜合利用項目、萬華(蓬萊)新材料低碳產業園(二期)等重大優質項目總量需求,推動項目快速、平穩落地。截至目前全市生態環境部門已審批836個建設項目,保障了1685.47億元的有效投資。
煙臺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德勝
全面提升監管效能
3家環評單位失信記分17分
嚴格項目環境準入。在項目審批提速的同時,嚴把項目審批關口,鼓勵工業企業集聚發展,防控高污染、高風險項目落地,對不符合要求的建設項目一律不予通過審批。
加強中介機構監管。建立環評文件“紅黃藍”分類管理制度,對69家環評單位實施分類亮牌,將獲得“紅牌”較多的編制單位列入重點監管對象,倒逼其提高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對全市環評單位開展全覆蓋現場檢查71家次,對環評文件開展常態化技術復核,對3家環評單位失信記分17分,對4名編制人員失信記分20分,并上傳至信用平臺,落實“一處失信、全國受限”的跨地區環評失信懲戒機制。
強化業務培訓指導。出臺排污許可審查內部程序、技術支持機構管理辦法、監管實施意見等三項制度,完善排污許可全鏈條“一證式”監管體系,深入開展“全面培訓、全面核查、全面提升”工作,對企業和環保管理人員4630人次進行培訓,有效提升了企業的環境管理能力和污染防治自覺性,促進排污許可提質增效。
努力探索管理路徑
大幅降低項目落地成本
深化環評制度改革。為充分發揮規劃環評宏觀引領作用,提升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效能,在煙臺萊山經濟開發區開展生態環境部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改革試點,對符合規劃環評和“三線一單”要求的建設項目,在環評形式、審批流程上大幅優化簡化,實現審批時限再壓減,大幅降低了項目落地的制度性成本。
推動減污降碳研究。積極探索減污降碳協同經驗模式,完成黃渤海新區“三線一單”減污降碳協同國家級試點、碳排放納入規劃環評省級試點,在全市深入開展“三線一單”減污降碳協同管控研究,進一步推動全市空間優化布局。
推行環評“打捆”審批。推進產業園區內同類型小微企業和同類型基礎設施項目開展環評“打捆”審批,指導招遠市50條河道水域綜合治理項目進行“打捆”,為企業節省時間2個月,節省費用約40余萬元,真正實現了審批時間再縮短、環評費用再壓縮,企業負擔再減輕,助力審批服務提質增效。